輔導課程
- 發布日期:
- 最後更新日期:112-03-21
- 資料點閱次數:2107
一、新生班級輔導課程
針對入校後尚未配班之新生,根據學生普遍需求及特性,設計性別教育、人際關係、情緒管理、自我探索、壓力調適、毒品酒駕防制等課程,協助新生適應新環境,建立合適的情緒調節技巧,培養團體生活之人際相處能力,並在新生班級輔導課程中,篩選後續需要介入輔導之學生,擬定相關輔導處遇計畫。
二、辦理妨害性自主輔導方案
以小團體或個別輔導方式實施,以正確的認知教育,引導孩子在其自身欲望現起的當下適度的疏導、調控自身情緒用正向的行為展現出來!所以導正孩子的「認知扭曲、行為合理化、異性相處及情緒障礙」這四個向度的差異是我們輔導的主要課題內容。
針對性侵害加害者的輔導內容與目標:
(一)內在的自我管理
1.增加案主對其行為的覺醒
2.使案主辨識自己的再犯歷程
3.增加案主自我控制的能力
4.幫助案主發展特殊的處理技巧
(二)內在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,事實上從神經生理學來看,是創造更活化的大腦前額葉神經迴路。
三、團體輔導與諮商
(一)閱讀暨生涯探索團體
團體宗旨:
1.以書本做為媒材,協助團體成員反思與整理生命經驗,增進自我覺察。
2.藉由生涯探索活動,協助團體成員建構生涯願景與目標。
3.藉由生涯探索的過程,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及職涯發展,以利其生涯定向,進而拒絕毒品的誘惑。
(二)家庭關係成長團體
團體宗旨:
1.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:透過生命故事的回顧讓學生與過去的生命經驗對話,同時接受同儕的回饋,以不同的角度欣賞彼此不同的生命故事並從過往的經歷中學習。在不斷的與不同生命的對話的過程中,換位思考並連結自己的生命經驗,從中學習自我覺察。
2.建立正向的未來目標:回顧過往生命經驗,重新檢視並放大過往正向的生命經驗,給予正向的支持與鼓勵。學習以正面的方式解決挫折與困難,並從中學習建立正向的未來目標。
(三)伴情緒讀書會
團體宗旨:
1.協助成員有機會表達對父母的情感、想法及感謝。
2.透過討論過程,讓成員有機會看見與父母相處之模式,進而卸下對彼此的困惑及防衛。
3.藉由理性思考後找到生活共識,且理解彼此的責任義務,進而達到成員與家庭的關係連結。
四、宗教輔導與更生保護
(一) 宗教輔導
本校依照學生之宗教信仰或興趣,邀請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佛教等宗教團體,固定到校協助輔導工作,使每一位學生均有機會接受宗教之教誨與薰陶,藉以淨化心靈與改變氣質。
(二) 得勝者課程輔導
此課程的目的是希望能提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,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處理問題,以減少行為困擾,提昇生活適應。內容是發展問題解決態度,指個體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認知、情感及行動三方面的表現情形。
1.輔導目標:幫助學生學習接納、尊重自己與他人,以建立良好兩性互動關係,並透 過正確性教育的教導,性侵害與家暴防治的宣導,幫助學生建立真愛自己 、保護自己 身體的正確觀念。
2.實施方式:小團體方式進行。
3.預期效益:能讓學生發現自我優點,並學習觀察接納別人及自我優點,且從實際生活中教導學生適時表達情緒的方法,並鼓舞其克服逃避的心態能積極進取面對問題。
(三) 更生保護
學生出校後一週內,本校即檢同有關資料通知原裁定法院所在地更生保護分會,協助就學、就業輔導。
五、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小團體
本校與彰化學諮中心合作,針對學生需求,設計有關自我探索、人際關係及生涯規劃等小團體課程,以協助輔導學生及改善問題行為。本計畫規劃每學期男生及女生班級各2團,每團辦理次數約9-10次,每次2小時。
本業務承辦單位:輔導處